《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汇编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1这是一部有关抗癌的电影,主人公分别叫韦一航、马小远。这两位都是癌症患者,与癌抗争。韦一航是特别丧的一个人,马小远的出现改变了他,但是结局很现实,马小远复发,永远离开了他。原本我以为我会哭的稀里哗啦,因为我曾经也是癌症患者的家属大军中的一员。但是可能是我已经看开了吧,看电影是时候竟然没掉一滴泪,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冷血。我可能是吧,现在的我很怕爱,更怕被爱。言归正传,先谈谈电影。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比如语言,并不是全部都是标准普通话,有夹杂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这样更显真实。确实,患癌症的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可能都是统一的标准普通话啊。比如韦一航拿筷子特别近,这在中国习俗文化中表示离家近,走不远。确实很符合这个人设。比如医院门口那位爸爸,女儿离世之后的痛哭流涕,明明吃不下却硬往嘴里塞。比如假发店老板钱包掉地上韦一航看到照片后惊讶的脸。比如……太多的细节,很符合现实。回想起我知晓我爸患癌的时候,整个人也变得很丧,就像韦爸一样听不得“死”这个字,自家生活就像韦妈掐菜叶子那般斤斤计较。看到这部电影,真的带给我太多的回忆。现在想想,其实也就是半年之前的事情罢了,但是我却感觉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久到我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
电影中大家喊口号的时候,都在喊可以战胜癌症,但是癌症真的可以战胜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这也是我的疑问。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医疗设备、医学水平都发生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现在癌症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是我还是有疑问,癌症可以战胜吗?如果可以战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离开?包括我的父亲。有时候我就在想啊,让他们经历了痛苦的化疗,也只是暂时稍微延缓了他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活的很痛苦,延长他们的生命就是在延长他们的痛苦,他们活的真的太累太累了。但是顺其自然,看着自己的亲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真的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情。当我看到我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我悲伤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解脱,无论是对我父亲还是对于我,还是对于我的家人。怎么说呢,因为我父亲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医生明确告诉我们治疗的意义就是蓄着一口气,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所以我们都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我父亲就会永远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想的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
等待的过程是很煎熬的,我们明明知道最终的审判结果,却在等待着,等待着判决。所以当父亲真的离开之后,心痛的同时还有一丝解脱,就像死囚的审判结果终于出来了,斩立决。
观看这部电影触动很大,明明有的地方很悲伤,心很痛,却没有眼泪。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应该是冷血吧!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2和老公一起看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是朋友邀请一起观看的。那天看电影的人比较多,一是因为刚刚上映,二是因为朋友公司搞活动邀请客户参加。电影院里多数是成年人,然后是小孩子们,整个后半部的的电影放映过程中,泪水从没有止住过,有种强烈的“悲从中来”之感。
感触颇深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特别是癌症这种病,让人猝不及防就会中招。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内心在得知病情时刻的感受,多半一定就是“绝望”,绝望不是面对死亡,而是面对所有事情的无所谓,韦一航就是这样无所谓地出现在镜头中。画面中没有表现成年人的无所谓,而是把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作为焦点,原本应该活力四射的少年是怎样的“勘破世事”,看他的眼神、他的步伐以及他无处安放的双手,这是一个隐忍者,隐忍着不能拒绝的来自父母的关爱,隐忍着无法抗拒的来自医生的劝慰,隐忍着自己不能面对自己的痛楚。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有多少个这样悄悄逝去的生命。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个家庭因此破碎,有多少个父母终年走不出失孤的阴影,有多少个家庭因此穷困潦倒。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个患者得到治愈,有多少的生命重获新生,有多少人走出了心中的魔障。我们不知道!
后来,女儿想看,我又陪着她看了一次。她想看,就一起看!电影院里除了我俩没有别人,看的是专场。身边坐着孩子,看电影时候便不会完全沉浸其中了。也有泪水流过,但女儿啜泣的声音更大。
感触不同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知道的是,无数个家庭都在孩子身上寄托了美好的希望,即使不期望他们成龙成凤,但至少他们是健康快乐的;作为父母看到孩子生病的时候,宁愿这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也不愿孩子遭罪受苦;作为父母,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未来的希望。我们知道的是,孩子应该有他们应有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可我们也总是会不断教导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常常在事与愿违的各种矛盾中扭曲了亲子关系、疏离了家庭亲情。我们知道的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从来都是在节节攀升的目标中前进,静下来反思就会发现,我们的期许总是像“猴子掰玉米”,常常努力、时有盲目。
回到电影的名字《送你一朵小红花》,生活中有没有常常奖励孩子的行为或思想,是否不断肯定他们的努力赞美他们的行为?生活中有没有常常夸赞亲人的言谈或举止,是否不断肯定他们的付出赞美他们的奉献?生活中有没有常常夸夸自己的内心或外在,是否不断肯定自己的作为赞美自己的品格?这一年,要不要画些小红花,奖励每一个努力的人,奖励每一个奋进的人,奖励每一个你生命中遇到的平凡的那个人!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给平凡生活中不断奋斗的你!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3对于一个癌症病人来说,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正是对生命的不确定,导致他们每日里患得患失,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好好活下去。而韦一航,就是其中之一。
在影片中,韦一航与正常人划清界限,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死亡,以至于最终他甚至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其实,这又是何必呢?生活本不是一帆风顺,当你知道,这一秒我还在世界上,我还活得很好时,便有了这一秒的庆幸。于是,你得思考:我该如何用精彩来填补这一秒。你可能会迈出一步,会微笑一次,会用手去触摸清流,用眼去观赏奇景,不管你做了什么,你一定知道,我将这一秒活出了意义。不敢去做,不敢绽放,一生畏缩,这样的生命又有何意义,与其说是丧,不如说这是对生命极大的轻视,对自己,也对那些关心你,在乎你的人。人非草木,哪怕心若磐石,也能从中迸发出难以回避的情感,因为害怕而逃脱,只会适得其反。活在当下,尊重生命,尊重自己。之后,直面死亡。
死亡是什么?为何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他真的那样可怕吗?也许,“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能解答这类问题。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再不吉利,人的尽头也只能是离开。那我们何不将死亡剖开,细细分析。死亡一词的定义是丧失生命 ……此处隐藏9480个字……小远的出现,他的生活一点点被染上了色彩。马小远从七岁就患了癌症,却乐观向上,如小太阳努力的放光发热,尽己所能向周围的人传达正能量。他的父亲像是长不大的孩子,实际上为了逗女儿开心学了魔术。韦一航表面不屑一顾,心中早已被这开朗的女孩儿吸引,他对马小远的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而马小远在把韦一航从颓废拉出后癌症复发,最终离去了人世。
马小远对韦一航来说是生命的救赎,因为她,韦一航转变了生活的态度。初见面时,韦一航面带微笑说:“你好,我叫韦一航,你要看一下我的脑肿瘤切片吗?”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劝退想要靠近自己的人,让人心疼而又无奈,马小远的回答却在他的意料之外,就这样他们相识了。马小远看出韦一航的丧,便一直努力帮助他,从私信,到带着韦一航去见各种人,再到带着韦一航模拟游览世界各地风景。就这样,有着相同病痛的两个人,渐渐靠近,渐渐走进彼此的心,感人亦温情,因为马小远的存在,韦一航的生活变的多彩。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他们是彼此的救赎,他们是彼此的依恋。我想,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幸福便是抵御病痛最好的武器,生老病死并不能阻挡爱情,爱可以跨越时光,跨越生死。
我们总是在匆匆赶路,却不知道早春的第一朵迎春花何时开放;我们只是一遍遍地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着,却忽略了身边最爱的人的感受;我们每天可以看到清晨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大声地歌唱,自由地奔跑,可以听父母的唠叨和争吵声,可以看孩子脸上快乐的微笑,这是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影片的结尾,所有人都在阳光下灿烂的微笑。那是一航的畅想。但是,那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啊。原来我们平凡琐碎的生活,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生活本就不易,无论是身患癌症的病人,还是大千世界的普通人,活着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勇敢拼搏、绝不放弃,是我们所坚持的原则,无论遇到什么都要继续努力,要相信未来总会迎来光明。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永不妥协,永远努力。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14“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
周六晚上去看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整个周末家里都循环播放这首主题曲。电影讲述两个抗癌家庭的故事,画面取自真实而普通的生活场景,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出电影院,我问,“刚才流眼泪了吗?“她使劲给我挤眼睛说,”没有,一滴都没有,我体会不到……“看来她这个年龄,还不在电影能”辐射“到的群体。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不共戴天的冰水啊,义无反顾的烈酒啊!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经战胜了它,送你一朵小红花,遮住你新添的伤疤……“
一个二级脑肿瘤患者韦一航在一次追思会上,遇见了染癌十几年的女孩马小远。马小远与韦一航性格完全不同,一个阳光,一个丧气,同是天涯患癌人。马小远也察觉到了他的独特,约朋友跟他一起"冒险" 。在一次马小远听到韦一航脑海里未来与一个白衣女子在湖边踱步,当他俩知道未来在青岛时,先与父母商谈,再打算自己赚钱去旅行。期间韦一航试药与父亲韦江发生冲突,到吴晓昧的假发店里寄宿。冲突化解后马小远与韦一航在青岛之旅中,马小远复发去医院检查,活不了几天。韦一航在马小远死后,又去了青岛那片湖区,那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他和白裙子的马小远玩耍,画面里病友也安然无恙。不过最后韦一航因为马小远的小红花变得积极起来了……
在这部电影中,最明显的莫过于两类人群,一群是得癌的那群病友,一群是没有得癌为生病操碎了心的病人家属。这部电影中两群人的关系又是怎么演绎的,我们从一个片段,韦一航父母录了视频给韦一航这儿入手。这个视频是韦一航问父母“如果我死了,你们会怎样?”问题的回答,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韦一航父母也没有过得垂头丧气,而是如一对平常夫妻一样自由和谐。
虽然陶慧(韦一航妈妈)还是每天去参加抗癌的活动,阅读健康的书籍,晚上也把韦一航的照片拿出来翻阅,不过也看不出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在肿瘤医院门口马路上,坐着韦一航上次见过的小女孩爸爸,他低头坐在绿化带旁边,正整理上次他给开颅手术前剃光头的女孩准备的假发,一个外卖小哥送给父亲一碗曾经许诺给女儿买的红烧饭,父亲四周张望,却不见那个点外卖的人,父亲吃着吃着哭了起来,这个情景让我也十分感动。
一个人刚刚失去至亲,突然一个陌生人给他送去温暖,这会勾起那个人所有的悲伤,我想那位父亲也是如此。
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到一大片陌生人,我们需要温暖关心,也给彼此一朵小红花。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15在当今明星、流量、真人秀,穿越剧和各类热门影视剧充斥着荧屏,人们及青年孩子们的世界观和审美观都陷入浮躁和铜臭。我很感慨、感谢还有这么好的电影导演和演员能把持初心,关注普通人群的现实生活,关注被病魔折磨的人及其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第二次和孩子一起观看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有了不一样的关注视角。
电影中的男孩韦一航得病后像个刺球,渴望与外界交流,做常人能做的事情,却又恐惧被区别看待。后来受女孩马小远开朗的性格感染,积极热情的面对脑癌、面对社会,珍惜能存活的每一天。人的一生很漫长很辛苦,也无法预料今后发生的事情,幸福是我们可以去努力的,不幸却会毫无征兆的降临。我们尽力去做好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争取长大后优质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家庭、高的社会地位、给孩子也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一生都可以努力获得幸福和精神世界。可是不幸的突发事故和疾病会随时光顾,面对困难和疾病时,是消沉下去,或是抱怨亲人、社会以及周围的一切,让他人也陷入不幸?
这部电影中的病患大部分都能积极热情的看待生命,愿意团结起来和病魔做斗争,并互相鼓励感染他人。电影放射了巨大的正能量,目的是想让荧屏前的观众也能在困境中勇敢逆行。可是作为成年人的我,生活中的生离死别见得多了,很难被电影中的激情而鼓舞。以往的多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我不是药神》等,都是以癌症病患为群体的。电影会尽量把精彩而典型的情节放到少数人身上表达出来,其实真实世界里癌症患者有的没钱治疗,有的绝望等待死亡,还有人会无限制的害怕癌症被恐惧打败!
这次观看我更加关注病患家属所承担的压力和心态。和电影不同,毕竟真实的生活,日子得一天一时一分的过,韦一航的父母如何演出这样的境况。电影中的他们演的很好,把握的尺寸让人不悲,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给了孩子放松的心态。《演员请就位》中也有演员去重现韦一航的父母在镜头前为孩子录的那一段话,他们尝试了以轻松的笑的方式表达出来,有评委点评不真实,我也有同感。如果真的是给患癌的孩子留言,要说出“如果你要是不在了,爸爸妈妈会好好的活下去…”这样的话,无论是重复录多少遍,都没办法忍住哭泣的,更不用说笑着说出来!
我想说的是很多成人患病后反而是被吓死的,因为我们心里不够强大和积极乐观。但是孩童和年轻的一代,她们的心灵是清澈的,在爱的包围中长大,知识和书海给了他们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我相信他们会在无畏中轻装前行。人固有一死,生命也有长有短,有何惧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