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观后感(汇编1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海行动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海行动观后感1暑假里的一天,我看了《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表达爱国情怀的电影,故事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八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最终,经过了激烈殊死搏斗,成功解救出人质,同时还阻止了掌握核战原料的坏人,进行不法行动的故事。
这部影片有些血腥,爆炸过后的残肢断体,扎卡组织的残忍行刑,以及突击队员在战斗中打伤的脸颊,打掉的手臂,炸掉的手腕都不加掩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画面虽然令人不忍直视,但他却是十分现实。即使是最精英的作战部队,有着专业的训练,精密的战术配合,尖端的军用设备,仍然会有死伤。
影片正是用这种直观、本真的方式还原了战争该有的样子,令我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坏人的残暴无情,使我更加的珍惜现在有的幸福和平生活。
看完影片,我对中国军人肃然起敬,尽管在战争中他们也会胆怯,会退缩,会害怕,但他们面临死亡却是始终坚持,牢记国家使命,永不放弃,逆行而上,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用英勇无畏的中国军魂保护我们,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我要向《红海行动》中的英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我要刻苦学习,积极锻炼身体,长大后为报效祖国尽一份力。
红海行动观后感2《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同时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
虽然是主旋律类的电影,但是却并没有过多的渲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主义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国家情怀,只是还原了战场现场,看电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那个紧迫感。影片一气呵成,没有大段文戏,主要在作战间隙穿插,但却更好展现了蛟龙突击队的状态,两个狙击手之间紧绷又协作的关系,女兵机枪手和石头之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感,表现的不多却又很到位,每个人物很立体不拥挤不冲突,生动地展现出中国海军够“辣”够“燃”!
战争片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会让人觉得导演在宣扬战争,对于战争这个问题,相信我们每个人并不愿意望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始至终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战争有多大的好处,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红海行动》将战争塑造得可怕、凶残、暴力、血腥,就规避了这个问题,而且主角始终是在反抗和营救,从未主动挑起争端。导演这就把握住了一个主要的核心,这也体现出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旦侵犯到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影片给人呈现出一个火爆、真实又残酷的战争。战争的恐怖在于我们不明白能活到什么时候。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多么幸福,有多少人在守护着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你必须会为中国海军自豪,会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无论身在何处,祖国都是我们身后最坚实的后盾。
红海行动观后感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讴歌了那些恪尽职守,视死如归的边疆战士。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海行动》,里面的故事催人泪下。
《红海行动》主要讲述了伊维亚共和国发生内乱,“蛟龙”号奉命前去营救在伊维亚国中的华侨。“蛟龙”号突击队队长杨锐,副队长徐宏,机枪手石头,狙击手顾顺,侦察员李懂,机枪手佟莉,救护员陆琛,信息员庄羽前去营救华侨,并协助伊维亚镇压叛军。在营救华侨邓梅的途中遇见了记者夏楠,为了救出邓梅,“蛟龙”突击队三死一重伤,在夏楠的帮助下,四人抢到了“黄饼”[制造原子弹的材料],最后回到了祖国。
在这部电影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徐宏英勇牺牲的场面:面对8比150的巨大反差,徐宏独自一人潜入敌人后方,在右手手指断裂的情况下,炸死叛军三人,又在左腿中枪的情况下,肉搏敌人,敌人将刀插进他的左肺,徐宏竟不顾疼痛,毅然拔出刀来,插进敌人的胸口,后来因为抢救无效死亡。
同学们,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强大、富饶的中国;庆幸有一群不畏生死的战士保护我们的生命;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时代。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革命先烈留下的鲜血与汗水;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与栽培,励志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红海行动观后感4这不仅仅是一篇求赞的文章。
《红海行动》是相继于《战狼》后又看到的一个好片,《战狼》突出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红海行动》突出了团队协作,看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
震撼于海军的力量感、责任感。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现在,今日的安宁是人民子弟兵的忠诚和热血铸就的,保家卫国应是每一个公民的使命,那么你有使命感吗?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传递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不需要每个人民都穿上军装保家卫国,但是我们要有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带着使命感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价值。
震撼于战争的残酷。
这个世界并不只有网游,还有真正的战火纷飞,人们流离失所、自身难保。和平是多么的珍贵。你捂住眼睛不敢看的情节,战士们在亲身经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叫嚣着“打啊,国家为什么不打?”的时候,可曾想过战争中人命的低贱。那么孩子们知道和平的珍贵吗?他们有担当吗?这正是我们需要传递给他们的。
团队协作,这是我最为之震撼的。蛟龙突击队,大家都是主角。他们是人不是神,也有牺牲和伤残。但是大家都各司其职,有着以一敌百的决心,每个人都值得我们的敬畏,那么孩子们有敬畏之心吗?
勇者无畏,强者无敌。
红海行动观后感5作为一部春节档巨作,《红海行动》已经一次又一次的创下奇迹。刚过完年从老家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交上朋友去电影院享受这部史诗级大片,
这部电影一共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蛟龙小队奉命撤侨;另一条是暗线——法籍华人夏楠追踪报道黄油来源。电影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军勇锉索马里海盗的镜,直接让电影头进入全程高能。不一样于另一部大片《战狼》,这部电影并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相反,团队合作显得更为突出,这也更契合团队精神的时代潮流。
看完《红海行动》,我们都不有的联想到现实中。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礼貌的泱泱大国,在如今混乱的国际局势里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可是,在国内总有许多吃瓜群众对祖国说三道四,过度贬低中国,打磨民族自信心还不断宣传一些崇洋媚外的思想。像这些眼光片面、不明实际的键盘侠,在自我发声时是否摸过自我的良心?
的确, ……此处隐藏2741个字……马里海域解救中国商船,在战乱国家营救中国公民,一个个紧要时刻、一系列生死救援,让人们通过镜头看见了什么是中国的军人的“勇者无惧”、什么叫“强者无敌”,一句“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足以让人感动,一句“中国的.军人不会让任何一个中国人受到伤害”,瞬间让人泪目!回想起一百年前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备受欺辱的历史,生活在“强起来”新时代的人民怎能不热血沸腾?心中怎能不生出感慨:只有祖国的强大,才能有民众的安全。
“我们必须打赢!”这句话掷地有声、震撼人心,展现了中国的军人“宁舍此生,不负使命”的责任担当,“吃尽万千苦辣,只为祖国荣光”的爱国情怀,向世界传递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更是“强起来”的中国应有的底气!
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Ⅱ》,再到《红海行动》,之所以能“圈粉”无数,让国人产生情感共鸣,离不开“高品质”的制作,更是国人对“强起来”的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
红海行动观后感12《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我国海军蛟龙突击队解救索马里人质后,在返航途中遇到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蛟龙突击队接到上级命令执行撤侨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蛟龙突击队的八名队员展现出英勇无畏的军人气概。
这部电影上映以来得到广泛好评,其中有一方面是因为这部电影很真实,没有把中国海军塑造得过于理想化、戏剧化,蛟龙突击队的八个成员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有血有肉,会受伤,会牺牲,危险关头也会感到害怕,但正是这种真实感更让观众对中国海军产生浓浓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更让人心疼。蛟龙突击队的八个年轻人在解救人质、与恐怖组织作抗争的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军人“宁舍此生,不负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他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海军,但同时他们是千万中国军人的代表。回想之前的《战狼2》,同样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同样大受好评,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两部电影都通过描写中国军人的形象,告诉观众,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军人是中国人强大的后盾,这大大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同时,这部电影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在蛟龙突击队成功解救人质后,队中已经有队员身受重伤,本来可以顺利返回,但为了不让核弹材料泄露,蛟龙突击队毅然决定深入敌后,成功夺取了核材料。这是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保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也在思考,蛟龙突击队的八个成员都是年轻人,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但已经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作为青年人应不辱使命,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
红海行动观后感13《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撒桥任务,但在撤离时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惨重;但最后在敌军首领的阴谋中惨胜的故事。
这部电影十分血腥,残忍:断落的手指、一块块分离身体的器官等血腥的场面毫无隐蔽地暴露在了观众的目光下,十分残忍。但又特别震撼人心,他不像游戏,死了可以重来,也不会给你个基本打不穿的三级头,防弹背心也不能全面防护。这是战场,不是游戏!是血肉横飞,黄沙漫天的死亡地带。
但看完电影后,我却觉得十分疑惑,心想:那么多的优秀特种兵,耗费了那么多的资源,只救那点人,太赔了吧!但事实上,那些优秀队员,挽回的不仅是人质,还是挽回了国家的尊严,影片中那位舰长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这次行动,就是让知道,一个中国人他们都不能伤害。”作为中国的一位公民,我感到十分温暖,无论我们身居何处,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的国家都会义无反顾对我们施与援助。
此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变而成的。它是发生在20xx年3月29日的也门撤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临沂号停靠也门港口亚丁,撤离中国公民。3月3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潍坊舰载着449名中国公民平安撤离也门西部荷台达港。至此,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国公民已全部安全撤离也门。
红海行动观后感14《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同时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
虽然是主旋律类的电影,可是却并没有过多的渲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主义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国家情怀,只是还原了战场现场,看电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那个紧迫感。影片一气呵成,没有大段文戏,主要在作战间隙穿插,但却更好展现了蛟龙突击队的状态,两个狙击手之间紧绷又协作的关系,女兵机枪手和石头之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感,表现的不多却又很到位,每个人物很立体不拥挤不冲突,生动地展现出中国海军够“辣”够“燃”!
战争片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会让人觉得导演在宣扬战争,对于战争这个问题,相信我们每个人并不愿意看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始至终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战争有多大的意义,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红海行动》将战争塑造得可怕、凶残、暴力、血腥,就规避了这个问题,并且主角始终是在反抗和营救,从未主动挑起争端。导演这就把握住了一个主要的核心,这也体现出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旦侵犯到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影片给人呈现出一个火爆、真实又残酷的战争。战争的恐怖在于我们不明白能活到什么时候。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多么幸福,有多少人在守护着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你必须会为中国海军自豪,会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无论身在何处,祖国都是我们身后最坚实的后盾。
红海行动观后感1520xx年8月22日,一天刻苦的军训生活结束。夜幕悄然而至,全校所有高一住宿生坐在教室,专注观看讲述中国军人的《红海行动》。
“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天际边满是炮火的尘埃,张皇不安的目光散布在废墟的角落。尖叫、哭喊响彻在轰炸区的上空,盘旋不去。
只为了一句“中国人,一个也不能少”。蛟龙三号一队、二队出动,只为中国人民的安全,八人前往敌方阵营,对战一百五十余人。这次险情还加入了一个不速之客,战地记者——夏楠。她的家人死在战火中,她也不惧死在战火中。她的心是金子做的,视死如归的人往往战无不胜。蛟龙队员和夏楠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展现着中国精神!像那句说的:“强者无敌”。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四年前。美国两艘航母战斗群闯入南海,中美南海对峙,军情紧急!那时的中国还没有现在强大,即使举全国之力,也未必能完全保全;美国耀武扬威,虎视眈眈之际,中国大地上人们一切都如常,一片宁静祥和。很多人不知道那时的南海是怎样的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是中国军人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军人的砥砺前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构筑起坚实的堤坝,承接住所有风浪。
当他们说出“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时,我只能把所有热泪与感激汇成一句话——你们也是,平安回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