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观后感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心引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心引力》观后感1周六的夜晚,天空中下着小雨,青岛步行街不似以往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商店门前各色的霓虹灯也不免显得有点寂寞。
拿着影票走进影院,瞬间感觉好像走进了温室。姐姐打趣道,电影院总是冬天暖得像春天,夏天凉得像秋天。
找到座位坐好,期待着电影的开始。
浩瀚深邃的太空首先映入眼帘,两个穿着笨重宇航服的宇航员正在一边处理卫星故障一边进行略显枯燥的对话。这场无趣而漫长的对话让我昏昏欲睡,甚至开始后悔来看这部电影。但接下来我便知道,这或许是卡隆导演的“欲扬先抑”。
就在两个宇航员收到危险通知的下一秒钟,大量的卫星碎片铺天盖地地袭来。3d电影的立体效果让这些横冲直撞的卫星碎片如此真实,我仿佛置身于漫天飞射的卫星碎片之中。
混乱中,在太空舱外一起处理卫星故障的瑞恩(女主角)和马特(男主角)失去了联系。瑞恩在快速下坠,她大口大口地穿着粗气,我似乎也在感受着她窒息般的恐惧。借助通讯设备,瑞恩不停地呼唤着马特,知道他出现在她的视野之中。
然而,当他们一起回到空间站时,却看到了惨烈的一幕——他们的同伴,全部丧身于由卫星碎片引发的连锁反应事故当中。
瑞恩和马特无言的沉默使人觉得压抑。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人类渺小得微不足道,置身其中,尤其是在面对同伴的死亡时,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恐惧与无助。
倘若选择活下去,马特和瑞恩必须得靠自己的力量回到地球。所以,他们的目标锁定在距离并不算太远的国际空间站。
他们朝着国际空间站艰难地前行,但不幸再一次降临。就在他们即将进入空间站时,子弹一样的卫星碎片又一次袭来,他们也距离空间站越来越远。而瑞恩的氧气此时几乎耗尽。靠一根绳子牵住对方的马特和瑞恩,此时对彼此来说都是一种牵绊。虽然他们并不想在这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失去唯一的同伴,但这样拖延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两个人都丢掉性命。是的,得有一个人做出舍弃生命成全对方的抉择,而这个人,就是马特。他松开了绑在自己身上的绳子,在瑞恩无力的哀求中,马特飘向黑暗的太空深处,慢慢地,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瑞恩,你得活着回到地球。”
你得活着回到地球,为了那些牺牲的同伴,还有,选择让你活下去的马特。
瑞恩只得自己一个人同这无情的黑暗太空 做求生的抗争。哪怕活着回到地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她也得抱着最后的希望殊死一搏。
所以接下来,我一次次地看着瑞恩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就像被人捏在指尖的一只小蚂蚁。生死,不过在这人的一念之间。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瑞恩满怀希望地为回到地球的最后冲刺做准备时,却绝望地发现推动器没有燃料。她通过调频听到了来自地球的声音,那是老人欢愉的笑声、婴儿的啼哭声,还有阵阵狗吠声。那是一个温馨的小家所拥有的声音吧,而瑞恩此时却在寒冷的太空中挣扎在死亡边缘。瑞恩一声声地学着狗叫,那一声声都在滴着绝望的血。她想起了死去的女儿。同伴死去的时候她没有哭泣,然而经历九死一生并以为自己可以活着回去结果却仍然逃离不了死神的魔爪时,求生的信念,便在一瞬间化为灰烬飘散。我看到,一滴眼泪,缓缓地向我飘来,停在我触手可及的上方。
瑞恩绝望地关掉了推动器的氧气开关,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然而,就在这时,马特却敲响了推动器的窗子。
我听到了影院里观众的骚动,是的,每个人都因马特的出现而期待着新的转机。
马特告诉瑞恩,即使没有燃料,也可以使用着陆的方法回到地球。
——瑞恩从梦里醒来,窒息让她无法继续睡下去。身边并没有马特,但马特已经来过。
瑞恩振作起来,她打开氧气开关,心底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火焰。
做好一切准备后,瑞恩朝着地球启程。
穿越大气层的时候,瑞恩仿佛掉进了炼狱。但这毕竟意味着,她即将回到地球这片故土。
她掉进了海里,这是专属于地球的海洋!然而笨重的宇航服使她不停地下沉。瑞恩果断地脱掉宇航服,朝着海面划动。
是的,这是地球新鲜的空气,这是冰冷的海水,这是 明媚的阳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地球的美景。
瑞恩艰难地站起来,踩在厚实的沙滩上,像婴儿般,踉踉跄跄地,向前迈着真实的每一步。电影的结局,就这样定格在瑞恩迈步的笨拙身影中。
“在我看来,这事只会有两个结局。要么我带着故事返回地球,要么我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被烧成灰烬。不管是哪个结局,经准备好了。”瑞恩的这段台词让我热血沸腾。我想瑞恩这辈子也不会遇到任何可以让她害怕的事情了。因为这段经历远比死亡更折磨,求生的意志如烛火般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微弱地闪烁,谁也说不准它会不会在下一秒熄灭。然而,放弃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不拼到最后你怎么知道自己一定会输呢?对手再强大,你输的几率也不可能为零。所以,为什么要放弃呢?就像瑞恩一样,就算以为自己下一秒会死掉,也要拼尽全力去赌一把,因为,nothing is impossible!
《地心引力》观后感2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的生活,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重复而单线程的。可以说这种重复让我们一度觉得麻木,索然无味。这种麻木,让我们把一切事情都当做理所应当,比如说分离,比如说呼吸,比如说,重力。如果你是这样一个生活状态的人,那么请你带上你的麻木,去看一次IMAX的《地心引力》吧,坐进沙发座椅里,带上3D眼镜,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涅槃之旅。
16分钟的神级长镜头,可以说是让3D技术得到了200%的展现。旋转,拉伸,配合着IMAX的强力音响效果,一下让你仿佛置身那漆黑无边的黑暗中。而男猪脚凝视地球的画面,估计会出现在以后的任何科幻电影的集锦中,因为,真的太美了。
克鲁尼的脸变得如此“迷人”
而随后的劫难就这样悄悄的开始了。在这里,真的不得不说一下特效。无数的碎片,根据不同的撞击,按照特定的物理轨迹飞逝,相互碰撞,旋转!那几十秒的镜头在IMAX的荧幕上是那么的让人窒息。说真的,我当时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否在呼吸了,只记得我的手死死的扣着座椅,仿佛担心自己会跟着被撞击飞走一般。我相信如果是非3DIMAX版本的话,可能真的没有这么强的代入感!有的人说觉得这个画面特效没什么。但是说真的,比起那些传统好莱坞大片,这一次,我是真的感到了3D特效的'伟大,以及技术和人文的融合。
我在看完影片的第二天,就又去看了第二次。如果说第一次我是为镜头,被那种代入感而被折服。那么第二次,我就是被影片细节背后的寓意而打动。
下文含有大量剧透??让我们一点点来说吧。
……此处隐藏7683个字……顽强自救,另一方面则是从失女之痛走出后的心灵救赎。
在太空的自言自语、产生幻觉,再到听见婴儿的啼哭、狗吠,她的第一次流泪是对美好生命的强烈渴求;回归地球,踏上陆地,感受到脚踏实地后的放声大笑是她完成生命之旅的怒吼。有爱与希望,人性的回归与救赎,成为影片的核心主题。当女主角瑞恩乘坐天宫飞船突破大气层,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最后只能听天由命。化为灰烬的毁灭到成为传奇的女性,在飞船降落于湖边之上的一刻最终实现。瑞恩带着马特的祝福与希望,奋力一登,涌出水面,那一刻久久的停留于水面之上是她对自然浮力的一种享受,从完全失重到倚靠浮力,是其生命之旅的完美降落。不论是作为一名科学家,还是作为一名女性,她实现的不仅是人类对抗太空的胜利,而且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胜利。而这一切,都仅仅在她的一念之间,实现了其即将毁灭到传奇一生的人生奇迹。
该片的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几乎每一部影片都有着极好的口碑,无论是《人类之子》还是《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再到这一部《地心引力》,带给观众的是一次次的视觉震撼与内心激荡。而这一部《地心引力》的将近18分钟长镜头开场令人惊叹,故事的题材新颖,讲故事的手法独特,省去了过多情感上的渲染,时间与空间的设置不变却依旧触动人心。失重与真空的单一的时空环境中,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前行,都令人窒息,牵动着观众每一根神经。总之,导演的掌控,演员的表演,再加之身临其境的配乐,让影片震撼异常。另外,女主角桑德拉的表演出彩,几乎是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演出,从头至尾,由远景到近景再到特写,她将母亲与女科学家的双重身份鲜明地表现出来,从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到心理层次,做到了极致,可以说,影片就是一个女人的“荒岛余生”、劫后重生,只不过这一次是在太空中,显得艰难异常,但依旧不抛弃不放弃。甚至可以这样说,在生与死的选择上,在爱与希望的指引下,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成为永恒,影片也终究能够成为永恒。
《地心引力》观后感7——我只想说:“珍惜且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吧。”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抬起头仰望夜空,满天繁星,璀璨夺目,令人遐往。多少人多少次曾幻想着有一天能像宇航员一样飞出地球,走向太空,去见一见美丽的天空,见一见繁星满布的宇宙和更加辽阔的奇景;你会想象置身于如此美景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么,当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会明白的……
这是一部讲述多位宇航员在外太空遇到一系列惊险遭遇,最后只一人侥幸逃生的科幻片。它所反映出的主题有两个方面:一、人类若脱离地球是多么微小无助,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向外太空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对科学技术的研究长路漫漫;二、身处地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离开地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地球,敬畏自然,珍惜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
看了三遍,每遍都能从中发现不同的触动我的地方——比如人类探索太空的曲折;各种飞行器及空间站、卫星等先进设备仪器;外太空的寒冷、寂静、空虚、恐怖;人类在处理太空事故的无助与羸弱;女主人公和其他宇航员们的机智,关键时刻的冷静,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坚强的信念,团结的精神……
我曾多次设身处地,想象如果我处于她的那个环境会怎样——外太空,背对着地球,眼前一片黑暗,无论你怎么使劲去看,都见不到光明;周围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自己粗粗的喘气声;没有空气,更没有氧气;温度很低,缺氧、寒冷和宇宙射线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某一刻,当你一回头,看到同伴因为被高速运行的卫星残骸撞击,特别是被自己同类制造的凶器,杀死在你眼前,血肉模糊,甚至只剩下一副残骸,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生存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地球是个多么美好的地方,美好的家!即使从来不出门的你也会认为去国外也没什么可怕的,甚至流落荒岛,成为第二个鲁滨逊也不过如此,因为这些和流浪在外太空相比简直就是在天堂!如果我在那里,我肯定会害怕。我并不想夸张什么,只是感觉很像真的。
那么我是如何选中这部影片观看呢?首先,这和我的兴趣爱好有关,我喜欢看科幻片,就像《未来警察》、《长江七号》、《终结者》系列电影、《超验骇客》、《超体》、《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等等有关对未来设想的影片,不过大部分是以虐心的悲剧结尾的。对于幻想来说,悲剧能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给人们以震慑,大多是警示我们不要过分利用科技,依赖科技。其次,我认为任何人类对未来的猜想都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迅猛发展会不会到人类无法控制的地步? 恐龙的灭绝就是最好的见证,难道小行星真的不会撞击地球?如果那不能避免,我们肯定不想在这之前就灭绝了吧!人类是应该考虑考虑了——是与自然为敌,妄想征服自然呢,还是尊敬自然,爱护自然呢?
如果说人类是自然的骄傲作品,那么它为什么要给我们聪明的大脑呢?难道是想让我们自由发展吗?不,那是在考验我们……我们就像雏鸟身处于一个四周布满荆棘的鸟巢,只要穿过那一层柔软的草垫就会被荆棘“刺伤”——1940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城市上空弥漫着淡蓝色的烟雾,刺激人的呼吸道,致使树木枯黄;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前后共有一万两千人死亡,这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给方圆30公里内的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造成严重伤害,至今危害不减;就近的说,我国现在的大气情况越来越糟,主要是雾霾,已经持续了两三年了,情况还是不见好转,愈来愈多的城市陷入到了“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到你”的困境中……
因此,只有不断发展科技,丰满羽翼,成长为一只雄鹰,才能飞出这一片荆棘,获得生存。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很发达,人类在自然面前仍旧是愚昧无知的。因此重视科教,重视教育才能让人类走得更远。由此,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提升公民素质刻不容缓。
而且环保从来就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地球人,都要好好珍惜这片迄今为止唯一适合我们生存的土地;否则当有一天我们就要被自己所犯的错误掩埋的时候,即使转身,我们也无处可逃!我没有危言耸听,时间会告诉所有人准确的答案!
那么回归到影片中来,除了外太空惊险刺激的历程,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的卑微与弱小,孤独与绝望,(也许在这样的环境的衬托下,才能章显出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智慧和运气吧!毕竟我们太弱了),还有影片结尾给予我们的希望——即使身临险境,我们也不应该绝望——我们有不断攀登的能力,有团结坚定的精神,有自然赐予的聪明的大脑,有更加灵活的双手。地球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高等生物,相信我们会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次外太空的探险历程告诉我们:人类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无论是在科技上,还是在思想上,想要将二者发展到更高的层次,需要我们放低心态,保持一个平常心,将危机意识普及开来,以敬畏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对待地球。只有大家都把理论思想落实为现实和行动,才能让人类有繁衍生息,世代兴旺的机会;否则,人类将不得不面对自然的惩罚,到那时,人类就要承担自己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希望那时候不会是人类的终点!
我们要时刻保持自信,勇敢地向前发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寻求自身走向长远未来的途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