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时间:2025-04-15 10:37:48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集合10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集合10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是平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

《世界是平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众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热点问题,讲述了全球化的状况,以及它对人们所带来的影响。

作者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给我们描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及其原因,他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级即其所定义的全球化1.0版本,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从149x年持续到180x年,国家和政府在宗教与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利用暴力击垮国界的藩篱,将世界连为一体;第二个阶级即是他所指的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x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x年,这时,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寻找市场和劳动力,运输成本与通讯成本的下降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第三个阶段即全球化3.0版本,世界从200x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个世界进一步缩微,人们可以作为一个个体走向全球,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网络和各种软件等,全球化3.0版本的推动力则来自个人,世界被进一步拉平了。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趋势之下,将会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这个变革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变革所带来人类生活、工作的方式变化都大。在作者介绍铲平世界的十大动力之中,每一种都是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而且不少的人早先发现而带来人生里程碑式的成就。像UPS公司的内保业务就让像林雅志这个年龄仅有25岁成为富一代。这本书介绍了,由于通讯以及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个地区将会遵循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最后,世界各个地区的分工将会越来越明显。对外贸易将会让大家生活得更好。

书中不断的提到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将会成为新时代的骄子。全球化给美国带来很大的冲击,而美国的教育与中国的教育相比,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以及中国学生在更小的年龄掌握更多的知识。作者在这个角度给美国政府提出建议,改革美国的教育。

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的?我们将来会有什么机遇?让我们有了个前瞻性,然后根据未来的趋势立下自己的培养目。再而,我们必须坚持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观念来让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国家变得在这正在来临的变革浪潮中占据优势。

对于处于经济全球化中的我们,特别是作为一个个体,不学习、不创新,工作上原地踏步,到最后只能被企业和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做到:第一,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第二,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第三,不断地了解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只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第四,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应该给其他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不能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事业必然会失败。作为管理和领导,我们就应该挖掘人们身上的创造性潜力,因为这是进步的源泉。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2

最近阅读了《世界是平的》一书,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能够空前地彼此接近,竞争更加激烈,是否能让全球的资源为你所用,是你能否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立足的标准。

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进程划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变圆了;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主角,世界变小了;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书中的观点认为,世界变平了,在全球化3。0时代,个人代替国家和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主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潜力和想象力,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能够为你所用;世界变小了,从小型变成微型,“光缆把全世界都连结起来,在没有刻意计划下,班加洛成了波士顿的近郊”;竞争在加剧,几乎所有的生产乃至服务都能够外包,借助外包,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礼貌的发展和传播。

我们工作中同样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一天从事这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职责心,从个人的学习潜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而事实就是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勤勤恳恳,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和创新潜力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那些缺少职责心又不具备学习潜力的人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淹没在前进的滚滚洪流之中。同样,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纵观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哪一个不是生活在群众之中,哪一个能够离开团队而独自工作生活的。因此就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潜力,一齐去打造事业的辉煌,而这一点似乎是我们最为缺少的。

世界是平的,这是一个“个人插上插头就能够大显身手”的时代,本书传递给我们更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压力信息的同时,也点燃了照亮我们职业发展道路的火把:如果你能够化全球资源为你所用,那么世界就是你的;如果你对全球化视而不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你赖于生存的工作就被外包了。正如书中所言,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了想象力什么都能够外包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务必居安思危,加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拓展视野,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工具,提升自我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整合潜力,提高自我的沟通、协调、控制和把握别人需求的潜力。从这本书里,我收获到了紧迫感,作为一个为国家建设的一份子,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我的立足之地。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是平的》一书主要阐述的其实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本书结合当今世界技术、经济、商业等方面的情况论述了“世界是平坦的”这一论点。作者运用高超的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新闻工作的经验大胆的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预言21世纪各国、各组织、各民族在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资金的平台上公平竞争。该书中描述了一个因技术进步而变得“平坦”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美国这样的发达工业国家,也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但不管哪一类国家,都无可避免地主动或被动地走进了一个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企图阻挡或忽视全球化进程的,一定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通过对作者观点和论述的把握,使我对于“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有了 ……此处隐藏5208个字……又给我们以启迪:应该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我们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的知识欠缺。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世界成为平的,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变成一个大舞台,这种环境可以迫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竞争中来。利用网络的平台,一切都将变得没有距离,这个事实既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为竞争的惨烈感到一丝恐惧。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经营、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成为了世界变平的重要力量,并充分享受着平坦化带来的伟大变革。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还在睡觉,工作已经外包出去了;当我们醒来时,邮箱里已经会有我所需要的东西了,这便是时差带给我们的好处。世界是平的,使得公司没有了国界,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优势,将最合适的工作放到最合适的地方,由最合适的人去完成,实现企业最佳的优势组合,最完美的人力资源配比。电子商务的发展消除了企业间的沟通障碍,使企业之间的联络变得更为通畅。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世界就是个足球场,你警觉心一定要够,才能留在场上。如果你不够好,就只能坐着看人比賽。就是这么回事。”看到这句话,你是不是和我的感触一样呢?不学习、不创新,工作上原地踏步,到最后只能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即使有高学位,还是要和別人竞争,而且随着世界变得越平,这种竞争力就会越大。

变平的世界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让我们在这变平的时间里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才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的一把钥匙。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9

在一位长者的推荐下我花了近一周多的时间认真看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但是老实说有些地方是囫囵吞枣有些地方干脆根本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带有浓厚国际记者背景的作家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同一个时代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实在是令人震惊和羞愧。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过于随意有时为了生动就舍弃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过于认真需要去伪存真。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来源于传统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是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开始的一样。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我们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内贾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这就是技术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0

全球的每个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直到20xx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一声惊呼――地球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顿时引发全球关注。忽然间,全球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读这一本书《世界是平的》,它被主流媒体强力推荐、商界名人(比尔。盖茨)建议所有决策者甚至我们这种企业员工必读以及大学校长们要求毕业生在进公司前首先阅读、商学院甚至规定新生报到要带上此书。据说,目前众多州长和议员们也大都在读,在必然的情况下,我看完了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的感觉到弗里德曼先生以它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顶尖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书中写到的许多现象新鲜但不陌生,更有一些是我们工作中接触过甚至直接参与的商业行为。但是当弗里德曼把所有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他正随着这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世界正发生着显着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平坦后的世界,我的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这些观点都在启发我思考该如何面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变革,如何调整自己来迎接这场变革。

弗里德曼他认为,在世界变得更平坦的未来三十年之内,世界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出来"。我们相信,所有这一切能够引发中国人更加深刻的思考:中国企业要怎样"创新",才能超越其在世界格局中"制造者"的角色,向着更高、更多元的价值链上提升,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他们如何又能够在日益变平的世界中成长壮大成为领导者,从而成为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

在全球化3。0版的环境下,地域、文化、技术、知识等一切因素都再不会成为分工的阻碍。世界变得更小,个人却变得更强大。有了宽带网络的帮助,任何人都可以是决定生产的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来经营事业。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极好的崛起机会。信息的自由传播模式打破了很多传统的贸易壁垒,资本不再是决定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所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相对充足的人口资源来积累人力资本,着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似乎一切都是这么充满希望,本来被世界遗忘的我们突然拥有了整个世界。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