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5-04-15 10:37:44
苏东坡传读后感合集1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东坡传读后感1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苏轼以他坦荡的胸怀, 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即使刚因诗文而遭逢牢狱之灾,诗人的身份已融于苏东坡的血液深处,释放的当天,他又写了两首诗,诗里说:“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而另一首诗里嵌有“窃禄”,意为自己无才为官,但“窃禄”一词却源于一份写给曹操的信件,写完这首诗,苏轼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在他的一生里,苏轼永远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击,在他眼中似乎就从未发生过,他所关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贬谪之地,他的政绩依然出类拔萃。

孟子曾经说过,人要有“浩然之气”,如果你是正确的,那么,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旧党和新党之间,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过得依然很惬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这样的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苏东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记游松风亭》里写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要登亭子,亭子还在远处,人却已累极,苏东坡却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处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能纵情山水之间,不以为贬谪为忧。有了这样的心境,即使在穷山恶水的岭南,依旧可以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气重重的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的注解。

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笑罗什的不安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传读后感2

平生阅读苏东坡的诗词居多,我们可以近距离看看这位天才的生活是怎样的。

苏东坡特别幽默,喜欢开别人的玩笑,弟弟子由刚开始官场不顺利,住的房子又矮又小,苏东坡就做了一句诗开弟弟的玩笑,说他:”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再比如和好友佛印僧人开玩笑,说在诗词里僧和鸟经常相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佛印也回了个玩笑:这就是我和你相对而坐的原因。

苏东坡特别热爱生活,有一双勤劳的双手,被贬黄州时自己山野里开荒种地,种瓜养鱼,研究厨艺与美食,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就是他创造出来的。

苏东坡非常平易近人,出名后不免总是有人求苏东坡的诗、字作品,苏东坡随时在酒桌等生活中给求墨宝的三流九教之人创作。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间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坡特别享受生活,追求给自己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宁静。隔三差五和朋友交往,比把酒言欢,享受随时给朋友们作诗提字的精神乐趣。也享受独访寒寺,重阳节推去应酬而独泛孤舟于西湖的宁静。

苏东坡也好酒,而且还逢三五杯既倒,凭着乐于自己动手的习惯,进而自己研究酿酒,曾经有一次滤酒时自己边滤边喝,把自己给喝醉了。酒是中国历代文艺天才的最佳伴侣之一,比如诗仙李白,比如苏东坡,但苏东坡不一样的地方是不借醉酒作诗。

苏东坡一生坦诚,天不怕地不怕。流传其家里曾经闹过女鬼,有一天他的二儿媳妇晚上中了邪,年轻的媳妇已一个老妪的声音向周围的人说:“我名清,姓王,因为阴魂不散,在这一带做鬼多年。”苏东坡对儿媳妇说:“我不怕鬼。再说京都有好多驱鬼除妖的道士,你给我老老实实地走开,明天傍晚我想佛爷替你祷告。”儿媳妇乃合掌用老妪的声音道:“多谢大人!”儿媳妇于是霍然而愈。第二天苏东坡写好祈祷文焚香,供上酒肉把女鬼送走。

苏东坡也好大喜功,曾经为父亲的墓地请人一口气手值了3万棵松树,希望未来长成满山的青松,简直是超前几千年的人工造林。

苏东坡还喜欢搞建筑设计,当初苏东坡为了疏通西湖保证杭州人民的饮水,结合西湖的布局设计把西湖的污泥打捞起来建成苏堤,构造了“三潭印月”的美景,保留至今。

苏东坡也眷恋人生,期望能长生不死。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尝试过炼丹。受佛教养生影响,长期练习瑜伽。因为乌台诗案在监狱中备受折磨时,也曾准备过放弃人生。

总之,苏东坡爱诗歌爱玩乐爱交往等所有人间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不会皈依佛法苦修,同时他又爱智慧爱自然爱本真,所以他不会沉溺于酒肉虚荣。任何贬低与苦难在他面前都是一道生活的多彩添加剂,不管多么艰苦,他都在过着自由快活、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如此直到终老。

读完整本书,感觉自己的心胸也开阔了很多,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可以传染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3

工作以来,尤其结婚生子之后,很少有时间读书,此次教研组安排读书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本来想草草看完,想着无非就是一本人物传记而已,但是,读完以后,脑海中苏东坡泰然自若的形象却怎么也抹不掉。我承认,我被这样一个纯粹的人触动了。

简单来说,《苏东坡传》一书中林语堂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历经磨难的苏东坡的一生。说苏东坡历经磨难真的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的一生大半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正当盛年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他的贬谪的生活,按时间顺序,苏东坡接连被贬到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等地方。

面对无耻政客的陷害,苏轼不屑反驳,只是泰然处之,奔赴一个接一个的流放地。尽管遭遇如此多的不公,他却没有因此颓废,正是在被流放的这些年里,他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在密州,他写出了《水调歌头》这样的千古名篇,在文化荒漠的南方,他 ……此处隐藏10596个字……料到自己的结局。你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皇帝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你只求独行其事,一切付之悠悠。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你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次乱世,你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都对你怀有敬慕之心,历朝皇后都是你的真挚友人,但你还是屡遭贬降,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苟活。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黄州你买田种地,向农民请教种田技巧,与乞丐一起闲聊,享受每一天给你的快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大官僚变成农民,没有了金钱财务的烦心,你更加快乐。在耕耘之余,游览山间小路,在竹林里弹琴小憩,没有了繁忙的政务,你的日子更加美满舒服。

时光荏苒,生活给的难题,你给出了答案:“一樽还酹江月”的洒脱是你的答案,“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你的答案,“门前流水尚能西”是你的答案。掉进泥泞,洒脱的拂去尘土,微微一笑,不理无谓的纷争。把你贬到黄州,你有酒有肉日子赛过神仙,把你贬到惠州,你有荔枝鲜果度日不觉艰难,把你贬到儋州,

你教书育人造福一方百姓。世界以痛吻你,你却报之以歌。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东坡传读后感14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是二十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其他的三部为梁启超的《李鸿章转》、朱润东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20xx年的8月间,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了这部400页的书,速度有些太慢了,不过慢有慢的收获,慢慢体会一代文豪的坎坷不平与起伏不定的一生会多一些感悟。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夸奖这样的一位伟人的,只是佩服他无论官居一品还是被贬海南、黄州,甚至被捕入狱,无论富到锦衣玉食还是穷到用牙签去剔羊骨缝中残留的肉末,始终保持那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人格精神的高傲,在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中能做到这样的恐怕再无其二了。

前几天微信圈里一千多年前的苏东坡突然又火了起来,一群小学生用大数据来研究苏东坡,女儿也给我推荐了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连着追完。苏东坡的诗词有名气的太多,当然也是非常喜欢的,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数不可数。但他的《临江仙—夜归临皋》却感受有些不同,这首词是苏东坡于谪居黄州时期所作的抒情之作,酒醉回家,家童酣睡不醒,自己倚杖听江水逝去之声,幻想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一直看到的介绍苏东坡的文章里都在说他的千古才情,他的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各个层次的人都能谈的来的平和。但这首词里还是能感觉到酒后的苏东坡发自内心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郁闷,还有内心深处想要放弃又不舍的纠结。

历代儒家文人大多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可惜与苏东坡的同一时代的牛人实在太多,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个个都是顶级,政见不同时自然要有人承受委屈。苏东坡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被貶谪之中度过,尽管他所到之处都像心安之处,表现出来乐观豁达,但酒醉之后总会暴露出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想法,这不会影响他成为人们眼中的坚强豁达的苏东坡。

原来,人最真实的想法是藏在醉酒后。

人的一生,怎会没有挫折?最重要的是,在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萎靡不振,还是笑看风云,继续前行。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在人生的低谷,也的确需要安慰,需要指点,更需要引领。这个时候,读读苏轼是最好不过了。我们虽然没有他那样的才情,但可以学一学他对生活的态度。人,本就是这大自然的一子,赤条条的来,也将赤条条的去,何不迎着这风雨,潇洒而行呢。在苏东坡留下的那么多的诗词中,我还是喜欢这一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再来轻吟这句词,必然淡淡一笑。也必然想到在风雨中吟啸前行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15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沉淀着悠悠岁月的分量。

看后我回首了苏东坡的童年、壮年、老年,认为苏东坡比李白更崇高,比杜甫更伟大,他的人格魅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千年来,为什么中国历代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大文学家?我认为是因为天真直率这种力量强而有力的在他身上运行。

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般。他能狂妄怪癖,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开玩笑,也能郑重庄严。

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般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他享受宴饮、享受美酒,总是热诚而友善。他自称生性急躁,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

一次,他厌恶某人之诗,就直说那“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的直率在玩笑中,他开起玩笑不分敌友。

有一次在朝廷盛典中,在众大臣之前,他向一位道学家开玩笑,用一个文辞把他刺痛,为此酿成大祸,他不得不承担后果。但东坡并不悔改,仍和大家说说笑笑,苏东坡是真性情,他敢说,只要是对的。

他的真性情隐藏在对敌人的态度中。他恨邪恶之事,但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欢罢了。他认为恨别人是无能的表现,所以他的一生是开朗旷达的。

他的真性情更体现在他的诗歌辞赋中。他的诗歌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的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

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中,但东坡却尤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政治勾

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感,至于有何利害便置之度外。

一直到今天,读者仍以他的作品为乐。因为像他这类人,一心关心世事,始终亢言直论不稍隐讳,他的文章遒健朴茂,字字自真纯心肺间流出。

而观今天,有多少人像苏东坡般真挚率达呢?或隐居避世一言不发,或“多磕头少说话”,凡是对于自己有害的一声不吭。更有谁能像苏东坡一般秉承着天性,无拘无束过完一生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敢或者是不能,他们都只心怀忌仇,为官权羁绊,无一人敢说真话。

最后,我想用林语堂一段经典话收尾:

“我们未尝不可以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反对派,是瑜伽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一切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